游客越来越多,电话接二连三,四川汶川映秀镇,68岁的杨云青意识到,那场几乎将映秀吞噬掉的地震,马上就整整10年了。
配合消防官兵,先后救出来12个人,自己家里却死了10个人,包括妻子……得名“映秀好人”后,杨云青和儿子杨和建一起开起了“震中饭店”。
在红火两年后,如今冷清了不少。“平安就好,其他啥都不重要。”10年过去,杨云青自己也老了,只要有空,当义务讲解员,讲讲地震当年的故事。
10年前,杨云青与消防官兵救助被埋者的情景
震中饭店
地震重建后的映秀镇,清一色藏羌风格3楼小别墅。
渔子溪边的丁字路口,房顶上,“震中饭店”的白底红字招牌,尤为引人注目。
杨云青膝下一儿两女,这是儿子杨和建的房屋。平时,饭店大多都由杨和建夫妻俩打理,妻子负责炒菜,他招呼客人。
转瞬10年,杨云青一家日子越过越好
然而,性格内敛的杨和建常将自己关在屋内,这让父亲杨云青不是太放心。尽管大多时间住在都江堰,但杨云青还是时不时回来打下帮手。
来到映秀的游客越来越多。
只要有人凑上前来,杨云青就会递上一张名片,上面4个联系电话,“第一个号码是我的,吃住行都可以找我帮忙联系”。
4月23日中午,随着阵阵升腾起来的雾气,震中饭店的生意不错。通过电话,杨云青接了一个12桌的团体宴席,还有两桌媒体圈的熟人。
杨云青忙进忙出,时而帮着端菜,时而讲述当初自己救人的经历。很多用餐的客人,都是慕名而来。
凉亭里,挂着杨云青和儿子一起参与救人及接受采访、表彰时的照片,还有一幅“映秀好人”的字画,均进行了精心装裱。
杨云青闲不下来,每天坚持邦儿子打理震中饭店
震后的第二年3月,杨云青租了几间板房,摆上几张桌子,开起了饭店。
“生活总得继续,就想着开个面馆吧。开始的时候叫‘’震中小吃店,后来改成‘震中饭店’。”杨云青说,生意最好的那两年,“都要排队,菜一端出来,大家都抢着要。”
客人逐一离去,杨云青不忘给每个人打招呼,并许下“一路平安”的祝福。
杨云青时常自告奋勇给游客当向导,讲述映秀变化
下午2点,终于忙完,杨云青端了一把椅子,在凉亭坐坐。他端着一个装着不少茶叶的玻璃杯,面对还未散去的客人,他泡好了一壶苦荞茶,倒好后逐一端到每个人的手上。
“身体还是不如从前了。”杨云青他摇摇头,将玻璃杯放在嘴边,轻轻抿了一口。
除了68岁的年龄,杨云青被查出得了糖尿病,血压也有点高。
说话间,杨云青摘掉老花镜扔在桌上,眼镜有多度。他觉得,多半是因为自己手机耍多了的缘故,曾经以开吊车为营生的自己,现在什么车都不敢开了,“眼睛不行”。
身体的衰老,提醒着杨云青,那场几乎吞噬映秀的地震,已过去了快整整10年。
“映秀好人”
还是有不少人不清楚“映秀好人”的来历。只要有空,杨云青就会一遍一遍地介绍,除非实在是搞不赢,他才会笑呵呵地说一句“去网上搜索就晓得了”。
年5月12日,在10年前那场地震发生时,杨云青正在保险公司里办事。儿子开车出了点交通事故,他去找保险公司申报。
突然,耳边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开始地动山摇。杨云青和周围的人意识到地震了,求生的欲望让大家都转身冲着大门跑去。
跑出屋外才3米左右,杨云青就被震倒在地,趴在地上随着地面颠动,“当时胸口贴着地面,被压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尝试了几次都没法站起来,趴在地上给家人打电话也没信号,“完了完了,老天爷要收人。”杨云青至今记忆犹新,漫天的尘灰,能见度只有两米左右。
等杨云青回到家门口时,原本的房子早已倒塌,儿媳妇抱着孙子从废墟里爬了出来,妻子则被飞来的砖块击中身亡。
可还来不及悲痛,已成废墟的映秀小学里,“天啊,快救救孩子”的声音一阵阵传来,杨云青的家距离学校仅一面墙的距离。
操场上站满了跑出来的老师和孩子,哀嚎和喊叫声充斥着学校。个学生,只有多个在室外。楼坍缩成一堆扭曲的废墟,底下是微弱沉闷的呼救声。
“学生们午休时就经常在院子里玩,看到我都叫我‘杨爷爷’。所以看到他们被埋在废墟里,我脑袋里没想太多,能救一个算一个。”杨云青现在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想法。
家里的吊车已被砸坏,杨云青从映秀电厂借来了吊车。在映秀小学的废墟上,配合上海消防官兵,奋战9天9夜,共救出来12个人。
当初很多人都以为杨云青是救援队的,直到最后消防官兵的负责人才发现,原来他也是受灾群众,是自发参与救援。
事后,杨云青更被社会誉为“映秀好人”,但好人背后却是强忍的悲痛:包括其妻子在内,杨云青兄妹4家,共有10人在地震中离去。
说到“10”,杨云青习惯性伸出两只手的食指,交叉在一起。
救灾现场,杨云青用手势回答其全家“走”了10个亲人
家庭重组
各种荣誉接踵而至,可再多的荣誉也没法消解失去妻子袁秀芳的痛苦。
两人结婚早,刚成年就在父母安排下办了婚事,妻子大杨云青一岁,属牛的。
结婚40年,杨云青觉得,妻子就真跟“老*牛”一样,带孩子、种庄稼,操持着家里所有的事,还在家附近开了一个小卖铺。
直至震后第二天,杨云青才找到妻子的尸体。她被压在围墙下面,20厘米厚的砖块在头上,鼻子、耳朵里都是血,身体还没僵硬,好像刚走不久。
“我说,‘你咋能把娃娃都丢下给我?’”杨云青一边回忆一边抹眼泪,找到了一块门板,把妻子放在上面,盖了床棉被,就这么把妻子抬回家,他记得那天,一路上下着大雨。
震后,人们被安置在过渡板房里,他跟儿子儿媳住一屋,晚上睡不着,就起来给妻子写信,“我没文化,也写不出什么,就写她以前的事。”
地震过后,生活还得继续。
杨云青与震后走到一起的刘明玉择菜
第二任妻子刘明玉小杨云青10岁,她的出现,也和“映秀好人”的名声有关。
通过电视,刘明玉了解到了杨云青的事情,“觉得这男人救了那么多人,值得跟着,对自己也不会差,就辗转托人介绍认识了他。”
刘明玉回忆,第一次见到杨云青,看到的是个苍老而疲惫的人。
“老了有个伴,她能找我,我也挺感动的。”杨云青没有过多拒绝这个性格开朗、能歌善舞的女人,两人在09年登记结婚。
和杨云青在一起后,刘明玉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公墓祭奠了杨云青遇难的妻子。
站在亡妻的墓前,杨云青说不出话来,倒是刘明玉先开了口:“袁大姐,你放心,他以后的生活我来照顾。”
深情祭奠杨云青前妻成了刘女士多年的习惯
年3月8日,杨云青幸运地抽到一栋对着鱼子溪的援建房,把“震中饭店”也搬到了房子一楼,跟着重生的映秀,一起接待四方而来的游客。
闲下来时,杨云青就坐在渔子溪旁,看着那些因地震崩塌裸露的山体,慢慢长出新的绿树。杨云青感觉到,无论是这里的人、这里的小镇还是这里的山,都在随着时间慢慢修复。
现在,杨云青把震中饭店交给了儿子、儿媳打理,自己则跟妻子在都江堰贷款买了个房子,用以养老。但这几年,饭店生意已不如早年红火,挂心儿子的杨云青时不时还会回来。
10年过去,杨云青的双鬓已斑白。只要有空,他便当起义务讲解员,讲讲地震当年的故事。偶尔,刘明玉也在一旁帮腔几句。
不忘助人初心,老杨夫妇经常翻看抗震救灾影集《危境中的力量》
平安是福
两台吊车、两个砂场、一个鱼塘、两栋房屋、一个农家乐……地震前,杨云青就想拼命挣钱。除了日子能过得好点,也想给儿孙攒下一些家业。
一场地震,让一切重归于零。
“我是死过一次的人,啥都放下了,钱财什么都不是自己的,生活还要继续。”10年过去,现在的杨云青,啥都不愿过问,只想做个安享晚年的普通老人。
清晨到市场买菜成了杨云青的习惯
享受天伦之乐,杨云青说幸福无比
“现在我用宽容、包容的心,去面对新的生活。”关于地震,杨云青安慰自己,都过去了,但每年还是要来祭奠亡妻。
渔子溪山,汶川特大地震遇难者公墓所在地,杨云青的妻子袁秀芳也埋在这里。4月24日清晨8点,妻子刘明玉要回都江堰,不知啥时回来,杨云青带着她去袁秀芳的墓前烧点纸钱。
岁数大了,杨云青已没法一口气爬完遇难者公募前级的台阶。
下葬的时候,杨云清特意搬动了妻子的尸体,头朝山外,那是他家的方向。
“生前你没享到啥福,吃了一辈子的苦,现在你长眠这里,要早些安息。”对着亡妻墓碑,杨云青喃喃自语,说说家里的日子,“娃些都还好,我会教育好他们。”
杨云青曾一心想着挣钱,等把孩子们的生活都安排好了,就带着妻子四处去转转。只是,没能到那天的到来。
每次回到映秀,杨云青都要去当年的小学看看。走在操场上,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些废墟下孩子们的哭喊和呼救声。
年轻时杨云青忙着赚钱,结果一场地震杨云青自嘲以前是“赚钱吃饭”,现在是“吃饭赚钱”,生活要放在第一位。
张春梅,映秀小学当年被救出的幸存者,虽被截了双腿,但凭着努力,如今已是一名游泳健将,并多次在国内国际的赛事中,斩获不俗的成绩。
映秀小学最后一个被救出的学生,尚婷目前在成都的一所医学院校就读。
地震10周年即将来临,两人也陆续返回映秀。只要回来,他们都会第一时间给杨云青打个电话,“杨爷爷”的称呼依旧没变。
杨云青上门关心曾被他救助的残疾女孩学习情况
以前,谈起“映秀好人”,杨云青滔滔不绝,如今,若非必要,他不再主动提及过去。
而不管张春梅、尚婷,还是其他被自己救出来的人,杨云青叮嘱他们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平安是福”。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首席记者郑友实习生郑成林文钟志兵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