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光文作品老家的五谷杂粮之苦荞 [复制链接]

1#

苦荞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苦荞又称苦荞麦,学名鞑靼荞麦。是中国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也是乌蒙山区最耳熟能详、最盛行的杂粮。

因其味道苦涩,又长在高坡野岭,曾一度成为高寒山区的代名词。比如在黔西北,黔西和大方,因海拔低,地势平旷,物产丰富,被誉为“一枝花”,而赫章和威宁,则因地势高寒,盛产苦荞,被戏谑为“苦荞粑”。更有甚者,有人还据苦荞长在寒凉地域的特性,编出“高山娃儿下山来,毡袜草鞋穿起来,羊皮口袋歪歪挎,苦荞粑粑滚出来”的山歌,来贬损高山人。尽管时下,高山矮处都奔了小康,毡袜、草鞋、羊皮口袋已难觅影踪。可苦荞粑粑,却依然盛行民间,受城乡追捧。

仔细想来,苦荞之所以世代不衰,是因其适应性强,种植粗放,收益好,又药食两用,口感微苦而回甘,而一直受人青睐。综观苦荞种植史,可谓源远流长。据资料显示,最早的苦荞实物,出土于陕西咸阳杨家湾四号墓中,距今已有多年。后魏《齐民要术》和唐《食疗本草》等典籍,也对其栽培技术、食用方法、食疗作用作了详细记载。尽管苦荞种植历史久远,可在乌蒙山区,直到明洪武二十八()年,乌撒全境开辟,置五所一卫,设四十八屯后,苦荞才成为高田凉山的主打作物,被官方全力推广,载入史册。

据《威宁县志.屯垦志》载,明代屯垦分为凉山、半凉山和矮处三个类别。各类别之间,因地势、地力、耕作条件不同,开垦之法也各各不同。其中对凉山屯垦法如此记述:“凉山者,山之最高者,一曰高原,又称高田……凉山之土瘦瘠异常,不便耕稼……开垦之法,先将取丛林斩伐,用火焚之,其根后以人工开挖,成为熟地,其质疏松,仅宜荞麦一宗……”接下来,又详述了苦荞种植方法:“法用灰粪,或骨灰土灰等肥料入荞种拌匀……一人用牛犁沟,一人以撮箕乘粪播之,务在均匀。播毕,一犁耕覆一犁,更以耙耙之……迨荞种发芽,出土即为秧苗,经成长开花结实,皆春种而夏熟,是为早荞。亦有夏种而秋熟者,是为迟荞……早荞多丰收,迟荞则逊……约种五升……大熟之年,可收荞七八斗不等。”之所以连篇累牍引用史料,是因为它客观全面,又精要简洁地记录了苦荞从整地、播种、出苗、开花、结实,到早、晚荞区别,以及收成多寡等。录之为证,到省去了对苦荞种植的冗述。

乌撒(威宁赫章)的苦荞,自明代官方推广,迄今已六百余年,尽管世易时移,山河沧桑,可丝毫未变其性状。即便种植方法,延到时下,也大同小异,依然简单而粗放。略微差异处,无非吃法和口味的些许变化罢。

印象里,苦荞吃法颇多。粗吃,可铲去外壳,荞米直接煮饭。细吃,可磨成荞粉,做荞饭、烙粑粑、煮糊糊、抟籺瘩、蒸荞糕、作荞凉粉。精吃,还可擀荞面条、做荞酥、磨炒面、制荞茶等。当然最粗放原始、老少咸宜的吃法,是烙苦荞粑。取苦荞面调成糊。支上铁锅。小火烧热,锅内壁抹少许猪油。倒入荞糊,摊匀擀薄。待锅底火力,徐徐将荞糊烤熟烙黄,再用锅铲迅速翻铲,烤烙另一面。烙好的苦荞粑,外表金黄酥脆,内里浅绿绵软,口感清香。可趁热即食,也可作干粮。当然,若有土蜂蜜蘸着吃,那更是人间至味。

另一种烙苦荞粑粑的技法,则要花哨繁复一些。往苦荞面里掺少量精面粉,以保证其粘性。尔后揉成面团,擀成巴掌大小的圆形面皮,塞入用火腿、豆腐、榨菜切丁,加酱料葱花炒制的馅料。塞完后卷边,捏成弯月状,再掐出边褶,谓之小粑粑。尔后,沿铁锅口一溜摆开,再往锅底加少量水,盖上锅盖。让蒸汽和锅边热力由外往里蒸煎,水干后起锅,一个个小粑粑便底焦面黄,流油挂酱,勾人涎液。咬上一口,麻辣鲜香。若再就一碗酸菜豆米搅成的苦荞糊,那口感就更地道鲜美了。

苦荞非但高山人爱,城里人更爱。高山人爱其滋味,城里人爱其药性。家族里的三爷爷,抗美援朝后在贵阳工作。多年来一直念念不忘老家的苦荞,可谓无苦荞不欢。每年总要打几次电话,让子侄们捎苦荞米、苦荞面或荞面条。人们笑他有福不会享,放着精米白面不吃,专吃苦喇喇的荞麦。他却说,再好的精米白面都没嚼头,只有苦荞才吃得出粮食味……而今,我这位三爷爷已年届九旬,依然耳聪目明,腰板挺拔,对苦荞甘之如饴。

苦荞除吃味浓郁外,还药性十足。可降“三高”软化血管、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拔毒生肌、益气提神,改善微循环,延缓衰老。儿时,在老家,它还是农家日常的必备。冬天,牛羊关在圈里,抱来一捆苦荞草,或泡上一盆苦荞壳,喷上盐水,就能让它们呲牙咧嘴嚼上半天。鸡群在雪天无法觅食,撒上一碗苦荞,它们便低着头、红着脸,欢欢地争抢啄食。客人来了,床铺窄逼,抱来软软的荞草,在楼板上铺开,再拎来一个荞壳枕头,客人便安然入睡。若家宅不宁,请先生禳解,就得准备苦荞面和火把。先生边念着咒语,边往焰火上撒苦荞面,谓之“打粉火”细细的苦荞面,在火苗上“噗噗”燃烧,释放出清苦的荞香。室内空气,似乎经熏蒸净化,瞬间也变得清新洁净起来,人心也随之而安宁……

苦荞这种高山作物,就这样年复一年地熨贴着人心,陪伴着一代代高山人,默默走完自己的一生,从不言苦。

作者简介:

李光文,贵州赫章人。贵州省作协会员;贵州省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出版散文集《乌蒙村事》。现供职于赫章县国资公司。

来源:《文秘园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