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提醒你吃降压药。
看到女作家六六写了一篇文章:《这一天,我高血压了》,讲述她从开剧本会上的半梦半醒到中午用血压计一量,已经/了,吓得半死,速嘱咐老公去医生那拿药回来吃。
她写道:“我以前一直自傲自己是个"三高"一高都不高的健康胖子。医院检查完以后,终于走上终身服药的道路。”
“吃完络活喜,血压并不降多少。”一看到这里,就知道六六像许多初次服用高血压药的人一样,以为药到病除,马上立刻就能恢复为正常的/80。
在中国影视剧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不好了,我妈血压高了。马上服降压药。
亲朋医院。家属从病房里出来,悄悄地说:“血压降下来了,现在睡了。”
那些编剧和导演们对于高血压没有一个基本认知。形成高血压是血管病变的一个过程,突然降压会给血管造成很大的风险。
服用降压药,疗效急不得。高血压药的疗效不同于速效救心丸或者止疼片那种“火箭”速度,必须在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开始起效。
血压高的人服了降压药后,需要多长的时间把血压降下来?用药两三天血压就降下来,这样的降压速度是否可取?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高血压患者。
比如我一直服用的一种德国高血压药,从服用那天开始,到大约第15天,血压才慢慢开始正常。
想想遍布自己体内的血管密密麻麻,弯弯曲曲多少条。它们经过多年的劳作,已经越来越细,越来越硬,越来越脆。一粒药走遍全身并发挥作用,需要通过多少血管?这个工作量是相当大的。
对此,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李建平教授提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血压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自然也不能一天两天就降下来。降压应该和缓,慢慢降下来。
如果血压突然一下子降下来,反而可能带来危险。特别是老年人,长期血压高,如果降的太快还有可能发生脑梗塞,造成严重后果。
估计六六今后写小说,会有高血压的内容了。她感慨地写道:“第一次理解《伤寒论》里冒眩的意思——真的像脑壳上盖了一顶紧箍帽一样眩晕。”
同样是眩晕,却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血压高了。
我曾经亲眼在一次单位体检中看到,一位红脸男性的血压居然达到。医生吓坏了,让他在旁边的椅子上休息一会。
再一测量,仍然是。医生问那男士是否知道自己有高血压,“不知。”“你平时不难受吗?”“难受,以为是睡不好觉。”
我从30-40岁十年间经常上夜班做编辑工作,白天休息不好,也是把头昏脑涨当成是缺觉。
我是在40医院做妇科检查时,医生先给我测量血压。“/96,你服用降压药吗?”“我没有血压高的毛病呀,是不是量错了?”
护士又给我量了一次,高低压仍然是这个数字。护士提醒我说,”你该服用降压药了。”
生病打针吃药,许多人都认同这个治疗方案。但对于大多数刚开始服用降压药的人,心中会有很多困惑和恐惧。
正如六六写道:“我刚服药两天,心中有很多困惑,第一个困惑是,是不是有高血压的人,从此以后不能夫妻生活了,这万一一激动,血管爆了怎么办?”
不愧是知名作家,想象力如此丰富!
心有余悸的六六说:“医生建议我,以后不要怕麻烦,出门带上呼吸机,每晚睡觉都要戴着呼吸机,有充足的供氧,血压就会稳定。”
新加坡医生吧,不带这么夸张吓唬人!
李建平教授很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他说:“许多高血压患者在刚开始的时候,很难接受自己需要长年服用降压药,往往会采取静养、改变饮食、运动等方法调节血压,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
高血压不能讳疾忌医,非药物治疗效果不是万能的,而且血压受情绪和外部因素影响很大,一旦控制不住,会导致很危险的后果。
“中国人易受高血压危害,2.7亿高血压患者,每天超过1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数字触目惊心。”说这番话的医生是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
高血压相对是一个容易发现,容易诊断,又容易治疗的疾病,但是血压管理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患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
高血压的管理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患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而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患者在用药理念上存在误区,普遍缺乏正确降压的知识。
很多患者存在用药随意、用药间隔不规律、头晕才服药,没有症状就自行停药等等误区,导致血压不能很好的控制,最终引发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我的一个女发小在48岁那年中风了,经过抢救活了过来,但是已经造成半身不遂。如今,她已经58岁,老母亲86岁。
本应是女儿照顾母亲,现在反过来是老母亲照顾女儿。
老母亲有时在院子看到我就说:“我女儿如果不生病,也能像你一样里陪我散步和聊天了。”
发小就是在40多岁查出血压高,医生让她服用降压药,她很不情愿地说:“我这么年轻就吃血压药,要吃一辈子呀。”她拒绝吃降压药,后悔莫及。
我单位里还有一位血压很高的男士也拒绝服用降压药。他很自豪地说:“我从来不吃降压药,副作用很大,喝苦荞茶,降压效果很好。”
其实他不知道,不服药的副作用更危险,但我不敢当面对他说真相。
他还特意好心地送给我几包苦荞茶,我喝了一包,不断跑厕所。撒几泡尿的确能起到暂时降压效果,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对肾的伤害也很大。
单位一个女同事一天焦急地对我说,她父亲患中风了,医院抢救过来。我让她问一下父亲,是不是停服降压药两周了。
后来她回复我说,你神了,的确偷偷不吃降压药两周。
有些高血压患者的中风源于停药,医院心血管专家告诉我的。她父母也是高血压患者,有时会打“我又不舒服了。”
她摇摇头无可奈何地说:“有多少人找我看病,遵照医嘱服药,效果不错。反而是我的亲生父母不听话,警告他们多少回,就是不听。只要是不舒服,一定是停药了。他们不知道后果会多糟糕。”
大多数不愿意服用降压药人的共同担忧是副作用。
正如六六在回复读者留言中写道:自打吃了高血压药,梦都伤感了,昨晚晚做梦外遇,对象是个智障儿,我细心帮他擦鼻涕...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在梦里找到与自己匹配的对象。
作家就是如此才能写出洋洋几十万字的小说吧。
我曾经问一个制药公司的老板,面对各种各样的降压药,我不知如何选择?是不是降压快就是好药呢?
他说,降压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现在各个药企挑战是如何尽量减少药的副作用。
血压高给了六六新灵感写金句:人哪,什么年纪做什么事。
的确,生命犹如春夏秋冬,老天爷自有安排,不服不行。
作为一名多年的高血压患者,以及跑医疗健康的媒体人,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醒说,服用降压药千万不要等到头昏脑涨,还是要听从心血管专家的医嘱。
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汪芳教授来说,她眼中的高血压患者只有两种:听话的和不听话的。听话的人遵医嘱,坚持长期按时服用高血压药,多年来血压保持在达标范围内。
那些不听话的患者则正相反,按照自己的意愿,血压高了吃药,降下来了就停药,血压高高低低,病情反反复复,给自己的心血管带来严重的后果。“间断服药,引起血压波动更危险,降压就得长期坚持服药。”
一日之计在于晨,管理清晨血压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意义重大。
医院孙宁玲教授指出:服降压药的时间一定要尽量固定,保证规律,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服药间隔的时间固定,避免因为两次服药间隔时长时短,造成血压波动。而且容易让患者养成服药的习惯,不容易忘记。
孙宁玲教授说:清晨时段的血压较高,又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的时段,医生们常推荐早晨服药,一般在早上起床后,先测血压,再吃药。养成习惯,形成规律,一定会对控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事件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这些中国最顶级的心血管专家们明确提出“正确降压四大基本原则”:
高血压不能讳疾忌医,非药物治疗效果不是万能的;
降血压太快太猛可能出“大事”,降压就要稳稳哒;
清晨血压是关键,覆盖24小时的长效药平稳控制全天血压;
降血压是长期工作,坚持服长效药心脑血管获益大。
大颐小怡
你喜欢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