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72141 [复制链接]

1#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


1.什么是职业倦怠


中国论文


职业倦怠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个人成就感降低――对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评价降低;情感耗尽――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人格解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1]


2.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1)降低教育教学质量,伤害学生,使学生厌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就会产生厌教心理,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对于教学工作得过且过,上课经常迟到早退,不认真备课、写教案,不带教案上课,不仔细钻研业务,教学方法简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对待学生漠不关心,常用讽刺、挖苦、讥笑的态度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虐待,更有甚者用打耳光、拧耳朵或者踢等方式体罚学生。这样的行为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使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2)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对教学工作的倦怠,教师往往会将心中兴趣转移到教育教学工作以外的事情上去,比如整天吃吃喝喝发展第二职业,做生意、交朋友、玩牌、打麻将,甚至*博等,从中获得满足感。把心思和行为都转移和投入到教育以外的事情上,会阻碍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


(3)对教师身心造成不良影响。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经常觉得空虚、郁闷、挫折、愤怒、烦躁不安,出现失眠、紧张、食欲不振、全身疼痛、疲惫不堪等症状,并且觉得工作没有意义、枯燥无味、前途渺茫、没有希望,情绪波动很大、产生压抑感,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3.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教师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了,这使得教师的权威意识日渐失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当教师因为职业特殊性付出更多努力和辛苦,其生活的压力仍然高于其他职业,难免会使教师产生不满、焦虑等情绪,从而导致职业倦怠;尽管国家和社会在提高教师地位上做了很多努力,但社会对教师的看法与教师的神圣职责是不成比例的。


(2)职业因素。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使得现代教师必须承担多元角色,教师角色的多元性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是学生和社会的“楷模”,是班主任,是教育家、教育研究者、教育艺术家,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扮演和完成如此多的角色,需要日夜地劳作和奋斗。有些角色即使教师做了很多努力,付出了许多智力和体力,也较难扮演和完成。


(3)个人的人格因素。研究发现,不能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4.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各界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防止教师因横向比较产生的心理失衡而导致职业倦怠。二是社会各方应减少对教师的过多要求,降低对教师脱离实际的高期望。要不断改善教育的大环境,对教师职业角色建立合理的期望,以减少教师职业压力。


(2)学校配合。学校作为对教师影响最大的机构,其管理机制和氛围对教师的职业心理具有重要影响。学校要在精神面貌上给予教师积极影响,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技能,以提升职业效能感。信念和理想可谓职业倦怠的最好解*剂。据此,学校应为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主动关心教师的生活,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教师的职业情感,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从而坚定并强化教师的职业信念,最终化解职业倦怠。[2]学校为教师提供教育科研平台、增多教育科研机会、使每位老师至少都能拿到校级教育科研课题也是减少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3)自我调节,完善人格。教师具备以下人格品质可有效化解职业倦怠。研究发现,在人格特质方面,避免极端竞争、有耐心及努力实现自己目标的教师不容易产生倦怠;在心理特征方面,具有内在的自控信念、对其专业生涯具有强烈的使命感的教师不容易感到倦怠;在教师的能力信念方面,具有积极的自我观念、高度专业的自我效能感的教师不容易产生倦怠。


参考文献:


[1]郑淑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 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