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十八大以来,毕节上下勠力同心,苦干实干,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毕节篇章。站在新起点,毕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一幅产业兴旺、村美民富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金秋九月,巍巍乌蒙山麓,滚滚乌江之畔,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从田间地头到林下山野,产业的累累硕果和干部群众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威宁山头的晚秋土豆、苹果迎来丰收,黔西的田野稻浪翻滚,赫章的核桃挂满枝头,刺梨、大*梨、葡萄、猕猴桃……把毕节大地装点得“丰”景如画。
战天斗地 迈步小康
秋天里的威宁自治县小海镇,蔬菜种植基地陆续进入采收期,高山冷凉蔬菜远销省内外。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小海镇今年科学化、标准化种植蔬菜5万亩,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不断惠及群众。
“我家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我常年在蔬菜基地务工,工资80块钱一天,既能赚钱又能顾家。”说起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村民管洪兰一脸笑意。
随着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小海镇蔬菜产业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形成了“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现代农业经营发展格局。
据了解,年威宁蔬菜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其中以县城周围9个乡镇为核心打造7万亩高标准基地。除“三白”蔬菜外还有西蓝花、辣椒、香葱等40余个品种,年产量万吨,年产值达40亿元。
如今走进黔西市化屋村,山青、水绿、村美、人和,是贵州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典型样本。
这个悬崖下的村寨,曾是一个贫困发生率高达63.6%的穷山沟。近年来,化屋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旅游扶贫、交通扶贫、文化扶贫、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惠民措施,实现了脱贫摘帽,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世代贫穷的苗家儿女过上了小康生活。
在*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府的坚强领导下,毕节上下勠力同心,苦干实干,全力以赴,以改善基础设施为先行、建设生态增底色、壮大产业作支撑、易地搬迁挪穷窝、改善民生强保障、“智志”双扶添动力,持续奋斗,久久为功,*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约.75万人,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毕节篇章。
厚植青山 赢得金山
金秋时节,走进威宁中水镇万亩苹果基地,只见一片绿色肆意铺展,一个个红彤彤的苹果迎来了丰收季。
“苹果有6万多亩,晚熟苹果正在采摘,部分苹果还销往国外。”威宁自治县中水镇*委书记管育恒介绍,采摘的苹果会根据品质进行分类加工,销往不同的市场。
曾经“石漠化,风沙大,烈日悬空雨难下;七分种,三分收,苞谷洋芋度春秋”的歉收地如今变成了绿富美来财地。毕节水果、茶叶、中药材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率,威宁高山冷凉蔬菜远销东南亚,织金皂角精成为沿海市民餐桌上的奢侈品……
走进威宁草海,只见水明如镜,水草丰茂,候鸟翩翩起舞,通过治理,昔日的高原明珠越发夺目。城乡污水处理项目的大幅增加,农村厕所革命的持续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的不断建成投产,标志着毕节的蓝天净土碧水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
走进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观景台远眺,华山松、马尾松随风摇曳,满眼是一望无际的绿色。从昔日的“和尚坡”到如今的万亩林海,30多年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海雀村“种下青山得金山”的生动实践。
结合地理环境优势,毕节厚植绿色发展基础,年以来,全市共完成营造林.15万亩、治理石漠化.47平方公里,森林面积增加到.06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60%。
坐拥良好生态资源,毕节充分依托广阔的林下空间、良好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竹荪、天麻、冬荪等林下种植养殖业,基本形成以特色经果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为支撑的林业生态产业发展格局,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市共发展林下经济.28万亩,实现产值40.85亿元。
旅游发力村美民富
秋天的金海湖湿地公园,湖水明如镜,岸边金*的银杏点缀日渐绚烂的秋色。游客们或是湖里划船,或是岸边散步,或是租自行车,绕湖骑行。
“国庆假期,仅金海湖湿地公园累计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现在大家条件好了,自驾游金海湖成为众多游客的首选!”金海湖新区文教卫旅局副局长毛素丹介绍,金海湖新区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方便游客旅游,各景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据了解,今年国庆*金周,“洞天福地花海毕节”各景区景点“全面开花”,游客接踵而至,消费市场得到充分释放,市场信心全面提振,旅游市场实现安全稳定和快速恢复。
化屋景区、九洞天景区、赫章二台坡景区等新景区游客如织,其中化屋景区接待游客达10万余人次,九洞天接待游客达4.6万余人次。百里杜鹃、织金洞、油杉河、韭菜坪等老景区游客稳中有增。其中,百里杜鹃管理区接待游客45.46万人次,织金洞景区接待入园游客达6.8万余人次。
文旅活动,精彩纷呈。大方县、赫章县举办了“奢香文化艺术节”“夜游古镇民族服装秀”“阿西里西大联欢篝火晚会”“梯田灯光秀”等民俗文化活动;化屋景区推出了大型苗族实景歌舞《苗韵化屋》,让广大游客深刻感受毕节厚重的文化底蕴;平远古镇灯光秀、夜游活动让游客流连忘返。
毕节旅游产业化逐步彰显。七星关区、黔西市、大方县、织金县、赫章县等重点旅游县(区)重要酒店入住率达80%以上。特色餐饮店、旅游商品(农特产品)购物点销售大幅上升,织金荞凉粉、威宁荞酥、黔西*粑、苦荞茶等旅游商品销售较同期增幅达60%以上,有力拉动当地群众增收。
毕节市抢抓国庆*金周机遇,助推旅游产业加速复苏。通过“旅游两会”开展旅游宣传推介,以及赴广州、深圳开展企业走访、旅游宣传推介和产业招商,全方位宣传推介毕节,让“洞天福地花海毕节”旅游品牌深入人心。
据统计,10月1日至7日,毕节市共接待游客人次.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95亿元,较年同期分别增长20%以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马丹
编辑刘诗雅
编审田旻佳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