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的命运,心,一直是一种牵引。你一路的曲折顺直,你一生的苦乐悲喜,心,都将微妙地牵引着你命运中的每一个起承转合,一点点成就或消磨着你。有的人心里向着光,他要努力让自己活成一束光,这是他对自己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因为这光,将使他未来的道路越走越明晰,也因为这光,将在前进的道路上温暖和照亮到他人,而他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没有辜负这来之不易的一生。
张钦城在他引进的草莓园区,查看草莓的生长
从“心”出发
张钦城年冬季入伍,东莞市虎门镇当兵,于中国人民解放*南海舰队服役2年。新兵训练够苦,可当领导问他愿不愿当班长,他不假思索地点头。“班长”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奉献,也意味着更大的锻炼和成长。“锻炼和成长”是他当兵的心志。而作为班长的培养对象,之后的集训竟长达8个月。虎门这地方“长夏无冬、光照充足”,火辣辣的日头下,真是个户外训练的好地方。
他三十出头,中等偏高身材,身体健实得像株柏树,而他肤色白皙,面孔又是俊秀的。这个家境十分优渥的青年,却是经历过艰苦训练、能吃大苦的人。
从部队回地方后,年,他进入四川省级扶贫部门工作。年10月,他主动向单位(四川省扶贫开发局)请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他先后被派往凉山州昭觉县特布洛乡呷租卡哈村、洒拉地坡乡尔打火村参加驻村帮扶工作,其中在尔打火村呆的时间最长,且任第一书记,至今两年有余。
张钦城又一次按照自己的心志出发,定位自己的人生轨迹。
年,刚到尔打火村任第一书记不到一个月,张钦城清楚地记得那年7月14日,当地突发历年罕见的洪水。此前,因家里孩子得了肺炎,久治不好,他本请了一个星期的探亲假,打算回家看看孩子。此时,他毅然决定留下,与村两委一起奋战,组织村民紧急投入抗洪救灾,转移人员物资,筑强堤坝,挖渠泄洪。他两天两夜未曾合眼,战斗在防洪抢险一线,与村里干部们一道,保护了群众的生命,拯救了大批牲畜和物资,挽救了40万元个人和集体财产损失。
张钦城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这次抗洪抢险时,他观察发现,洪水溢出堤坝,主要是由于村里两处木桥桥面修得过低,挡住了上游大水冲下来的枯木杂物,形成河流堵塞、水位抬高所致。
于是他积极联系昭觉县扶贫开发局,为村里争取到重建桥梁的资金。他带着村干部们和专业人员一道,认真规划桥梁建设,组织工程实施,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仅花了7万余元,便修建了两座高大结实的钢筋水泥桥,且经历了年和年暴雨洪水的考验,有力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用“心”付出
省扶贫开发局是尔打火村的帮扶单位,年底,单位以购代捐订购了一批村里的农产品,土豆、荞麦面、苦荞茶、牛羊肉、草莓等,近10个品种,工作自然落到了本就在该村挂职的张钦城头上。
这事挺急,要一周之内完成。他第一次接触这事,村里也没有一次性向外地卖出过这么多品种的农产品的经验,一切都要靠他自己。部队练就的优良素质还在,他头脑清晰,行事果断,立马组织人员,按照订购清单,收购、分拣、称秤、买真空袋、包装盒……他下意识地想道,这是为自己帮扶的贫困村尽力,是为自己单位扶贫工作出力,而最终是为贫困群众效力,这一单下来,就能让村里老百姓直接增收7万余元。他不觉浑身是劲儿,对这项临时的紧急工作投入极大的热忱。他连续奋战6天6夜,终于将物资配齐,包装好,一切准备就绪。
他联系好司机,12月28日一大早,便兴冲冲地向成都进发。此时车窗外漫天飞雪,他轻松的外表下,却时时悬着一颗心,眼睛紧盯着前方路面。大凉山,这样的冰天雪地,开车可不能掉以轻心。
村里每每有这样大宗物资进出时,他都要亲自去押运货物。他是个责任心很重的人,他知道,这里除了冰雪路面、道路陡峭的危险,有时还会遇到“碰瓷”讹诈、夜里留宿时被偷盗的风险,这些都不得不防。
下午4点,他们顺利到达成都,可白天大货车限行,只能晚上10点以后进城,无奈在郊区等了足足6个钟头,到晚上10点才敢往城里开。那晚11点过,到达单位后,便开始卸货,照单清点,干完这一切已是次日凌晨两三点钟。
他第一次感觉自己那么累,又第一次心里有种莫名的欢愉,这也是他第一次如此扎扎实实地在劳动中迎接新年。
他除了对接本单位以购代捐,还主动联系其他机关单位,推进消费扶贫深入开展,一年多,此项收益近20万元。
扶贫之事无关乎大小,而在乎持续点滴的付出,在乎心底能找到那束光源,并用“心”去点亮它,这光,能带给自己和他人温暖与快乐。
以“心”相交
尔打火村位于昭觉县西南,距县城37.5公里,平均海拔米,冬长夏短,昼夜温差大,山多地少,属典型二半山区。年全村户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贫困人口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9.3%。虽然该村于年底实现了贫困村退出,全部贫困人口脱贫,但这里地处深度贫困地区,落后的生产生活面貌才刚刚发生改变,巩固脱贫成效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仍需不断付出艰苦的努力。
村里来户人家,分散在方圆20多平方公里的山尖沟地。刚到尔打火村的头一个月,他每日的工作便是在村干部或村长的陪伴下,走访各家各户,尤其是村中贫困户和特殊困难家庭。每天天亮启程,深夜才回到住地。
不久,皮肤白皙的他也变得本地人似的,黑亮黑亮的,地道的成都话也开始走了调,不自觉地夹杂起彝族腔来,这让老百姓听了既觉得好笑,却更觉亲切。
渐渐地,村里人熟悉了他,大事小事解决不了的,也都主动来找他,帮着谋划谋划,想想办法。彝族同胞很重感情,经历过一些事后,更是将他当成过命的亲人。
一天,年轻的洛古日且正在犁地,犁铧意外翻碎了一块埋藏在土里的玻璃,尖锐的玻璃碎片飞溅起来,插入日且的眼球,顿时疼痛难忍,鲜血直流。一旁劳作的父亲看见,着急地扶起儿子,疾步赶到乡卫生院,可卫生院哪有法子,医院去。父子俩又先后到了县、州医院,可都说无法医治。在这绝望的时刻,他们想起给村支书打电话求救,村支书自知无力解决,赶紧联系到张钦城。
他一听这情况,时间紧迫,刻不容缓,即速开车赶来。一路上,他一边询问自己周边的亲朋好友,看有医院的熟人,同时他也联系了自己单位省扶贫开发局的领导和同事们帮忙。他心里想,伤到眼睛这么严重的事,无论如何,医院治疗。
接到洛古父子后,他们没有丝毫耽误,直接开往成都。
路行至一半,好消息来了,日且今医院眼科了。张钦城太高兴了,日且的眼睛有救了。他同时又有一点不敢相信,这么快,医院。平日他自己生个病,都医院,因为病人太多,有的病要等几个月才能排上号。
后来他知道,这事是自己单位领导帮了大忙,医院领导,他们听说是凉山州的贫困群众遇到了急症,立马就开出了绿色通道。日且手术后,省扶贫开发局了解这事的领导和同事们也去看望了他,并自掏腰包,送去了几千元的慰问金。
日切手术很成功,张钦城可算松了口气,那片碎玻璃扎得太深,差点伤及大脑,如果救治不及时,可能性命都有危险。
一个星期后,日且便出了院,目前他的眼睛已完全康复。现在,洛古家的人一见到张钦城,就像见到亲人般,日且更是哥哥长哥哥短地,叫得亲热得很。
为使村里群众加快融入现代文明,张钦城从帮助贫困户打扫卫生开始,示范卫生习惯的养成;宣传禁*防艾知识,深入解析*品艾滋病危害及防范;宣讲控超保学的意义,提高村民计划生育和接受教育的意识;宣扬移风易俗思想,提升乡亲们思想道德面貌;着力开展感恩教育,引导群众“感*恩,跟*走”的自觉意识。
同时,他还利用农民夜校为村民们系统地反复地讲解这些知识,内容生动丰富,其中还包括疾病防治控制、致富知识技能、“互联网+”综合信息平台运用,以及防火、防震、防汛知识等,注重从各方面全方位宣传教育,帮助村民们尽快实现社会文明的时代跨越。
用心底的光,去温暖这片土地
脱贫致富,就是要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怎么增收?张钦城记得降初局长(省*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开发局局长)说过:增收必须要有“一条龙”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就业是龙头,产业是龙胸,公益岗位是龙腹,社会保障是龙尾,四个部位都要舞起来,才能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而其中就业是第一位的。
只有让贫困群众就业,实现稳定增收,才能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如何把就业和产业关键部位舞起来,帮助贫困群众致富?张钦城借鉴了外地脱贫经验,考察了当地生产种植条件和周边市场,他萌生了种植草莓的想法。
当他得知县上也正有意引进草莓种植时,他欣喜地找到县农业农村局,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协调了70多家农户亩土地种植草莓,每亩土地每年流转费元,并吸纳了多个村民到园区务工,每人务工费1年1.5万余元,促进村民稳定增收多万元。
渐渐地,尔打火村的草莓有了名气。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治局常委、全国*协主席在凉山州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他来到了昭觉县尔打火村草莓产业园区视察,在听取了基地负责人的汇报后,他竖起了大拇指,连说:“好,好样儿的!”这极大地鼓舞了张钦城一帮扶贫队员们和当地老百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张钦城自豪地站在他和乡亲们亲手种植的草莓前
他与村干部们再接再厉,多渠道争取支持、发展产业。在昭觉县委县*府的支持下,引进了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配合县上建设亩蔬菜基地;在省扶贫开发局和省保密局等单位支持下,帮助村上发展西门塔尔牛养殖;在省委农工委的支持下,村上修建了综合服务站及4间冻库(在满足自身存放需求后,多余的空间用来出租增收)。
年,尔打火村收入达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7万元,人均纯收入多元,预计年底将接近1万元。
张钦城与村干部和群众们一道,共同团结奋斗,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建设、地质灾害搬迁,以及控辍保学、禁*防艾、计划生育、移风易俗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昭觉的多个日夜,他翻越了千山万壑,由心出发,一路走来就不想停下脚步。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古老的民族智慧,对异乡的张钦城来说,充满了独特的异域魅力。他想着,等到攻坚战胜利了,有时间了,要好好学习研究一番这里的历史文化。他仰起头,眯着眼看着天上的太阳,阳光仿佛也是古老而宽厚的,它抵达每一朵细花、每一粒微尘、每一个生命。“太阳下的子民,应是同一的幸福。”他想着。太阳映照着他的瞳孔,闪闪地,直达心底。他心底的那束光也瞬间更亮了,前行的路仿佛也更清晰了,他要尽自己的力量,散发全部的光,来温暖脚下的这片土地,这里,有无数个“他”正为此而奋战,这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幸福而美丽的变化。
年10月12日
[作者简介]罗薇,汉族,贵州安顺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四川班学员。现供职于*府机关,从事宣传工作。曾在《人民日报》《中国扶贫》《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四川扶贫》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记叙文、散文、诗歌、新闻通讯、论文等近百篇文章,并著有散文集《风随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