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水稻安全与否谁说了算(1)
1 2
下一页
安全与否,谁说了算?
6月1日,新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引人注意的是,其中第一百零一条:乳品、转基因食品……的食品安全管理,适用本法;法律、行*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有专家评论,这意味着,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以同等的地位被纳入了法律的范畴。
而就在5月份,绿色和平对媒体宣称: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超市里国产木瓜的抽样检测结果显示,其样品不仅全是转基因品种,且一部分还含有可能会造成消费者对部分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抗性基因——这些转基因木瓜全是海南果农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种植的!
一时间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讨论纷纷见诸报端。
在绿色和平组织发表的报告中,称“国产木瓜含有产生抗生素抗性的外源基因,食用这些木瓜,会加重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等等。但很快,北京农业化学博士田不野就站出来批驳:这份报告“不严谨”,只是“学科学家说话学得惟妙惟肖”。“抗生素杀的是菌不是人,因此人不可能产生抗生素抗性。”
耐人寻味的是,2008年绿色和平在湖南省同样发现由实验室流入农田的非法转基因水稻种植事件之后不久,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对参加国家级审定生产试验的农作物品种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而农业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绿色和平组织的所谓调查未经过农业部的“批准”或授权。言外之意除了对绿色和平指手画脚的动机持怀疑态度外,更深层次的含义是,转基因食品安全究竟谁说了算?
转基因食品安全成疑
早在l998年,英国阿伯丁罗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在电视节目中曾公布他的实验结果:用转基因马丝薯饲养大鼠,引起大鼠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在当时引起轰动。不过,后来英国皇家学会专门组织了评审,指出这项实验有6条缺陷。
1999年5月,《自然》杂志刊登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约翰·罗西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用涂有转基因玉米(1628,-3.00,-0.18%)花粉的叶片喂养君主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但很快有人指出,这项实验没有真正模拟自然界的真实状况。
2002年,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纽卡斯尔的研究人员发现转基因食品中的DNA片段可以进入人体肠道中的细菌体内,这似乎证明肠道的菌群会对抗生素产生抗性。
英国食品标准协会为此曾做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第一个人体实验——哈里·吉尔伯特等学者给12名健康志愿者和7名手术切除部分结肠的志愿者,吃了含转基因大豆(3684,-13.00,-0.35%)的汉堡包和牛奶冰激淋食品。结果发现:健康者的粪便中没有发现转基因大豆的转基因。
但是,在那些切除过结肠的受试者的粪便中,确实发现了3.7%的大豆转基因,这一结果提示:有极小量的细菌摄入了大豆转基因。但这一数据没有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他们认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种转基因的漂移对人有副作用。
“就本质而言,转基因生物和常规育种的品种是一样的,两者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某些性状进行修饰,或增加新性状、或消除原有不利性状。”
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在接受采访时说,“区别在于,常规杂交仅限于种内或近缘种间,而转基因植物中的外源基因可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人们对可能出现的新组合、新性状能否影响人类健康和生物环境还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因为未知,所以畏惧。
中科院《科学新闻》曾发表一篇文章,将转基因食物“可能”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总结为三点:转基因作物中的*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或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作物中的免疫或致敏物质可使人类机体产生变态或过敏反应;转基因产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微量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的变化,会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使其营养结构失衡。
但事实上,文章也没有提供支持这些结论的有力证据。
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也曾发布报告,对于转基因产品安全性做出两点结论:一是转基因产品在安全性方面的确具有不确定性,对于转其因产品与食品,人类必须十分谨慎小心地对待;二是从目前全世界转基因生物产品科学实验结果来看,还没有证据表明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令人担忧。这可能是人类在此问题上达成的最基本共识。
转基因技术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从理论上讲,转基因技术因为具有更大的精确性和导向性,甚至比传统杂交技术和青种方法更安全。而且,食品安全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安全的食物。以现行的判定标准来看,从日常食用量和营养成分的有益性考虑,只要有益性大于危险性,即使食用也极少出现问题,就可以认为这样的食物是安全的。实际情况是,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已经十几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至少有10亿之多,但至今仍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类造成危害的实例。
目前,科学界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作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是:在现有科技条件下,这是一个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命题。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