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12/25 17:16:00
这些包装精致的产品,就是唐国珍生产的加工作坊脱贫路上,产业先行。缺乏致富产业,是静宁县红寺镇甘湾村一直久贫不愈的主要原因。这里地处县境最西端,不像该县南部那些果园乡镇,有致富产业支撑,几年来,脱贫攻坚仗打得一直很吃力。全村10个社户人家,年建档立卡时就有户贫困户,贫困发生率高达60.79%。经过干群多年努力,目前,大数据库里显示该村仍有贫困户户,贫困发生率还在30.1%左右。不过,自从在合作社的倡导下,全村人种植杂粮后,预计年底可实现稳定脱贫95户人。穷则思变。而这个变化,得益于甘湾村支部书记唐国珍,一位不甘贫困、敢拼敢干,在当地算得上少有的头脑灵活者。前些年,他紧盯越来越走俏的杂粮市场,一边调整自家地块的种植结构,加大杂粮种植面积,一边还养了五六头牛。几年下来,家里的光景在村上遥遥领先了。身为村支书,不光自己日子过得好就成,还得积极发挥带贫作用,让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才是。于是,在唐国珍指点下,年6月份,本村青年岳政辉和唐占斌等人联合成立了静宁县正辉种植合作社,吸收全村户群众(包括所有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向社员免费发放各种杂粮籽种,社员负责种植,由合作社统一高价收购。当然,唐国珍负责合作社产品的收购加工环节,岳政辉和唐占斌负责市场销售环节。合作社除了收购全村各户种植的杂粮外,还将全村近年来大量出现的撂荒地流转过来,实行规模化经营。其间,将山腰以上高处群众生产多有不便的地块,用低处的地块对换过来。这样即给单家独户的生产带来方便,也让流转地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方便机械作业。目前,合作社流转的土地约有亩左右,临聘的6位务工人员都是贫困户。据了解,合作社正在引进静宁县德美地缘林果业合作社,建设现代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一处,全村剩下的亩撂荒地将全部被流转过来,彻底解决全村土地闲置问题。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奈何近年来由于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已无力承担更多的田间作业。撂荒地,承载着农家人许多无奈的叹息。今年63岁的唐支书,秉着不服老、老有所为的心态,在脱贫路上,勇挑重担、敢闯敢干,由他主导成立的合作社给全村人带来经济实惠的同时,也除去了大家的心病,赢得了全村的支持和赞许。结合政策便利,正辉种植合作社享受到了户的配股资金,每股为1万元,社员年底每户可直接分红0元。村民王点点说:“以往我们种点杂粮,要自己拉出去卖,还不一定能买上好价钱。现在自己只管种好田就行,有合作社负责收购,并且还高于市场价0.10元,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唐国珍坦诚说,合作社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市场供不应求。急需更换大型加工机械。收购的杂粮也不够销。所以,流转撂荒地更显紧迫。在村上的电商服务中心,唐支书顺手拿起货架上一瓶包装精致的苦荞茶介绍说,合作社的这些产品主要销往酒泉一带。除苦荞茶外,还有荞面、莜麦面、豆面、玉米面、洋芋粉条、黄花菜等等。“杂粮加工皮面分离,都能变成钱,没有浪费的。市场上,甜荞皮1元/斤,苦荞皮3元/斤。其他的粮食皮都给合作社的牛拌着吃了,算是循环利用。”唐国珍说,这样下来,他每年能收入8万元左右。如果扩大规模,效益应该更好。目前,杂粮已成为甘湾村的致富产业。一人致富,不忘全村。唐国珍等人充分发挥带贫作用,让甘湾村的群众种养有方向,集体走上致富路,这种敢为人先、公私兼顾的精神,不仅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许,还受到各级帮扶干部的肯定。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需要更多唐国珍这样敢闯敢干的乡村能人在前面为众人开山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