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酒相伴
就是
生活的滋味
序:茶酒生活在心间
深山中的村落散发着古远和质朴的气息
新平县水塘镇地处哀牢山中段,自然资源丰富。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直延续着传统的生活和作息方式,并利用山中茶叶、地中谷物,炒制成茶、酿制为酒,在漫长的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茶、酒相伴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文化。
百抖茶:解渴提神,不喝不习惯
哀牢山一带常年云雾缭绕、山高水清、土地肥沃,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的生长,其古树茶资源较为丰富,分布广泛,造就了新平悠久的制茶史。
山中的古茶树
在新平县水塘镇邦迈村委会新糯租村民小组便有古茶树的身影。新糯租村民小组居住着彝族、汉族、傣族等民族,是一个位于深山中的村落。村子看上去很古旧,巷道间林立的石墙、凸凹不平的石板路、土木结构的老宅都散发着古远和质朴的气息。每当华灯初上时,村中便会荧光点点。居住于此的人说不清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到底生活了多少年,只是知道他们世代居于此地,而在繁衍和劳作中,饮茶则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经采摘、炒制等工序制后,新鲜的茶叶变为褐色
新糯租村民小组由于海拔的原因,虽比水塘有些许的凉意,但依旧热浪袭人。或许正是因为酷热的天气,加上茶叶固有的解渴、解暑等功效,才使这里的人们对喝茶产生了偏爱,并渐渐地成了当地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常年如此。
据了解,有饮茶习惯的并非只有新糯租,水塘镇拉博村也同样如此,只不过此地的人们善饮“百抖茶”。
生活在拉博村的村民有喝“百抖茶”的习惯。而所谓“百抖茶”,其实就是土法功夫茶。它是生活在新平高寒山区百姓的一种传统饮茶方法,在制作上费时费力。据介绍,制作此茶时,“抖”是其关键所在。从制作开始,分为摊青、杀青、搓揉、解块、晾晒等步骤。简单来说,“摊青”就是晒茶,“杀青”为炒茶,“解块”是将搓揉成条的茶叶抖散。茶叶晾晒结束后,要做的便是取一个小茶罐,放在火塘里预热至一定温度,再放入茶叶和糯米进行翻抖,一段时间后罐中会溢出浓郁的茶香和糯米的煳香。此时,以沸水冲入罐身的三分之一左右,茶汤在罐中高温的作用下翻腾。如此反复冲入沸水三五次,这茶也就做好了。品之,香气四溢,舒心爽口。这种茶因在制作过程中要反复抖动,有百余次之多,故叫其“百抖茶”。
古树茶闻之清香,品之醇厚
小锅酒:驱寒解乏,自家酿制
山里人比较好客,有亲朋前来或是有客路过时,人们都会奉上热茶款待,一是解暑解渴,二是联络感情。有句老话说:“烈酒暖身,热茶驱寒。”对于山里人来说,他们也喜欢喝酒。当人们从山中劳作归来,进门后便会小酌一杯自家酿制的小锅酒,不但解乏,而且生态。所采用的原材料都是人们在山地里栽种的玉米、小麦、苦荞、高粱等农作物,是春撒一把种,秋收一斗粮,自然生长出来的。
何安云不但会做茶,还会酿酒。说到当地的小锅酒,何安云喝了两口热茶,起身往自家屋内走去。在其屋内透过昏暗的光线,记者隐约看到墙角摆放着数个瓦缸,并扎口密封。何安云说:“这些就是我做的小锅酒。”说罢,何安云揭开了其中一个瓦缸的封口,刹那间,酒香四溢。
何安云自制的小锅酒用料以玉米为主,因其在制作过程中“蒸烤”是重要一环,人们也将其酿制烧酒的过程叫作烤酒。而“蒸烤”这个过程通常是在家中以小灶、小锅和小甑子完成的,所以它有一个很贴切的名字,叫“小锅酒”。
玉米是人们烤制小锅酒的原料之一
小锅酒的制作与很多以粮食为原料所烤制成的酒基本一致,通常要经过原粮浸泡、初蒸、出甑、摊晾、发酵等多道工序。自幼生活在大山中的何安云虽深谙制酒之道,但却不善言辞,简单而直白的言语成了他对制酒烦琐工序的描述。
他说:“我制酒的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用来烤制小锅酒的粮食种类很多,玉米、高粱和小麦等粮食都可以用来烤制小锅酒。如果用斤玉米来制酒的话,只能制出30斤左右的酒,而剩下的酒糟我们便用来喂猪。我们这里喜欢喝酒的人很多,与喝茶一样,它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也很喜欢喝酒。平时除了做客会喝酒之外,每天晚上干活回到家吃饭时都会喝上一小杯。在外面辛苦了一天,回来喝点酒,可以使整个人得到放松,感觉很舒坦,很好入睡。”
一般来说,好酒之人通常会藏有上点年头的老酒。但据了解,虽然新糯租喜欢喝酒之人很多,但很难找到真正意义上的陈年老酒,大多是3年左右。究其缘由,其实不说也可意会,因为好酒之人基本留不住酒,况且当喝酒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时更是如此。何安云笑道:“我以前存过年份最长的酒是7年左右的,不过早就喝完了。”
在新糯租,这里的人大多与何安云一样,都有着饮茶、喝酒的习惯。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一盏茶揭开一天劳作的序幕,用一杯酒告别一天的辛劳。在这看似普通的习惯中,却揭示着生活在大山之中的人们最为质朴的生活,虽不像城市一样多彩,却有着自在悠闲的乐趣。
.
.
.
END
全媒体记者:顾世丹文/图
编辑:顾世丹
审核:蔡传兵
终审:蒋跃
人文玉溪工作室出品
发现不一样的玉溪
转载请联系
-
投稿请联系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