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四川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是以茶林间作为特色的茶文化生态系统。遗产地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镇和蒙阳镇的蒙顶山上,总面积37.8平方公里,茶叶种植面积35万亩。四川名山蒙顶山种植茶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汉严道(今名山区)人吴理真开始在蒙顶山五峰间栽培种植茶树,蒙顶山茶自唐代开始便是历朝历代的贡茶。
四川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
蒙顶山茶文化系统核心区全景
蒙顶山区常年“雨雾蒙沫”,土质湿润疏松,适合茶树生长。蒙顶山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境内核心茶园保护区保存有茶树品种多个,许多是我国名、特、优、稀茶树品种,其中,“名山白毫”和“名山特早”属国家级良种。
四川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
蒙顶山茶园景观
当地千百年来一直采取茶园与林木间种的方式,台地梯壁种草护土。茶叶采收后割草,覆盖或埋入茶园行间;未封行的茶园和幼龄茶园行间套种一年生绿肥,有效防止养分蒸发和水土流失。
四川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
茶林间作
蒙顶山茶的制作技艺,西汉时期即初具雏形,明清时期改蒸为炒,改碾为揉,改团为散,使蒙顶山茶的外形内质为之大变。蒙顶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四川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
传统制茶流程工艺组图(来源:新华社)
蒙顶山茶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龙行十八式”的茶艺,程式考究,规矩严密,自成一派,对我国古代茶道茶艺的形成和传播产生重要影响。
四川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
龙行十八式茶艺图(来源:新华社)
为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当地形成了“猪-沼-茶”、“草-羊-沼-茶”等循环生态种养模式,在茶园中种树养猪,用猪粪生产出的沼气作为炒茶的燃料,猪粪残渣作为有机肥种茶。
四川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
采茶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展之华北地区导览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展之东北地区导览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展之西北地区导览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展之华东地区导览
内容编写:付娟统稿:胡泽学
相关链接: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展之重庆石柱*连生产系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展之四川美姑苦荞栽培系统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展专题(中国农业博物馆网站)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