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株”是生物工程学上的概念,指植物地表成分材质取样的多样性涵盖。人们对“茶”的传统认识只停留在“茶叶”的概念上,而从唐宋时期以经典团茶(现代称紧压茶)为代表的黑茶类就已经应用了全株(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的概念。黑茶类体系中发酵、拼配、紧压、陈化(再发酵)是制茶的四大核心工艺,而“拼配”的内容改变了茶系的衍生变化,藏茶就是最具这种特色的经典代表。
传统优质藏茶要取成熟绿茶树上的茶叶、红苔、茶梗、茶花和茶果五种材质进行拼配,和其他茶在前期处理上的不同,在于除材质复合以外还要进行切碎,目的是为了渥堆充分发酵。由于藏茶采摘期主要在夏秋两季,充足的光合作用和全株拼配,成就了藏茶的材质饱和度高、内含物丰富。现已获得的研究数据证实,藏茶中对人体有益的物质高达多种,其中从红苔和茶梗中释放出来的膳食纤维素和硒、锗、氟等微量元素,对现代都市人的亚健康能起到积极的调理作用。
中国对茶的标准认识继用了明代从朱元璋开始的叶片思维模式,讲究叶片完整,茶体肥厚边整,强调叶片在汤中漂浮的品相,但21世纪生物工程的迅猛发展已经颠覆了这种形而上学的概念,思维模式不是针对物,而是针对人,从浸出萃取物来选择茶类已经占据了主流倾向,将来还会无限延展。
来源:《发现藏茶》
…
养口感的可能是好茶
养身体的必然是上好之茶
…
传统优质藏茶主要是采用成熟茶叶原料来制作的,是采摘于海拔在米以上的雨极高山,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苔(典型的高山小叶种),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全发酵茶。血统纯正的传统优质藏茶原料茶树只来自雅安地区北纬30°的典型高山小叶种绿毛茶树,茶源的地标性无法复制和模仿。藏茶与其商品一样,历来就分三六九等,地标性原料和精湛的制作工艺等等都很考究,品质低劣的藏茶并不具备传统优质藏茶的诸多功效。
…
味极有道
道高因理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