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荨麻疹十佳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8595950.html又是一年端午节。在这样一个传统节日,“吃粽子”早已成为根植于每个人心中的文化符号。在这一天,不吃几个粽子,都谈不上过端午。随着岁月的变迁,传统端午的“味道”已逐渐变淡,但在贵阳,有这样一条街,粽香依旧——那就是贵阳的文笔街,这条街被称作贵阳“粽子一条街”。上世纪80年代,几位婆婆在文笔街摆摊卖粽子。后来,这条街逐渐成了端午期间卖粽子的集中区,一直延续到现在。每年农历的四月中上旬开始,这条街就逐渐热闹起来,不少售卖粽子的摊子沿着街道的一边,一直延伸进去五六十米。想吃地道的贵阳粽子,来这里准没错。其实,端午的“味道”,除了在文笔街,还能在贵阳的很多大街小巷找到,在很多普通市民的茶余饭后找到,在每个人的心中找到……时代在进步,端午的“味道”却从未改变!粽子一条街香飘四溢白粽10个、肉粽10个……市民*琴正在忙着选购粽子,而卖粽子的店家就在被称为贵阳“粽子一条街”的文笔街。每年的端午节,*琴都会到这家店里买一些粽子。*琴告诉记者,最近10多年来,自己年年都来这里买粽子,吃惯了,品质有保证,所以特意驱车从观山湖过来买。*琴购买的店家老板娘魏姐正在接订单“好的,60盒哈?要包装盒不?要打真空不?明早送哪里?”刚挂电话,订单电话又来了,这次要盒。接起电话的魏姐一边笑一边指挥旁边打杂的丈夫记下来。刚歇口气,魏姐就给记者抱怨:“这几天早上6点就开门,要做到晚上12点关门!中间几乎坐不下来。累死了,让我睡个两天两夜我都能睡。”尽管一年四季魏姐都在这条街上摆摊,但要说起赚钱,肯定还得靠端午前这十几天。生意最好的几天,她从乌当老家请来七八个人帮忙包粽子,光是洗粽叶都得一个人专职。魏姐的丈夫则负责煮粽子和包外包装这些工作。“三个直径60厘米的大桶同时煮粽子,每一桶大概煮个左右,从冷水下锅到熟透,要6个小时,24个小时不停歇。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卖五六千个没问题!”魏姐的丈夫一边熟练地折着包装盒,一边告诉记者。魏姐在这条街上摆了25年,也算是老字号了。她坦言,起初也是为了求生活,想着可以给娃娃多挣点学费。一开始并不会包粽子,看到街上有人摆摊卖粽子,就去跟着老师傅们学,学习过程中一边卖一边改进一边创新。“没想到这一做,就做了25年,现在想的就是继续用心做下去,顾客满意就好了。”在她家,记者看到今年售卖的粽子口味既有传统的肉粽、白米粽、腊肉粽、蜜枣粽,还有创新一些的蛋*肉粽、板栗排骨肉粽、荞灰粽等10余种。“荞灰粽是近几年才时新的,不过也是今年卖得最好的之一,很多人喜欢吃。”魏姐告诉记者。随着物价的提高,粽子的“身价”也水涨船高,涨了0.5元~2元不等。尽管如此,魏姐表示她家仍旧是供不应求的状态:“订单太多了,包不过来啊!我都推掉了好些订单。”说着说着,订货电话又来了,魏姐忙不迭地说:“采访得差不多了哈?我忙去了哦!”老手艺也有新活力“我们小时候,就开始学包粽子了。”卖了20多年粽子的陈姐也是文笔街的一位“老手艺”。她包粽子的手艺是从母亲那儿学来的,陈姐印象很深,当年一帮小孩看大人包粽子来了兴致,“乡下一帮娃娃跑到山上去摘叶子,抓泥巴包起玩。”不成想童年的乐趣后来沉淀为一种情结,让粽子成为陈姐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那时粽子没现在这么多口味,基本都是包白米粽,最多在糯米里加一点豆子。如今,蜜枣粽、鲜肉粽、鲜肉蛋*粽、腊肉粽、香肠粽、火腿粽、鲜肉板栗粽、荞灰肉粽……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口味的丰富多元,除了老人传承的手艺,二十多年来,陈大姐也在不断摸索成分比例、调试口味,以满足当下更多顾客的需求。“除了口味,现在人还要讲究吃得养生、健康。”陈大姐说,像以前少有人问的荞灰粽,如今也成了粽子里的“后起之秀”,“好多人买荞灰粽给老人和小孩,有碱性,更容易消化一些。”另一位“老字号”万姐家卖的“全家福”口味让不少来文笔街买粽子的人停下脚步询问。15元一个的“全家福”粽子,“内容”不要太丰富:蛋*、板栗、肉、猪肠、火腿、花生、荞灰、赤小豆……一口尝尽所有口味。在文笔街卖粽子,万大姐也住在文笔街背后,“我都嫁过来30多年了,一直在这里。”如今,不少老顾客不来现场,直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