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传统饮食风味独特,种类多样,营养丰富,其产生的时间有的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以彝族厨艺为主,融合了原始土著民族僚、濮及后来的汉族技艺。可惜流传下来者不多,会烹饪者更不多见。在织金全域旅游发展的今天,尤其在平远古镇诞生以后,打造地方传统特色饮食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篇文章在一年前已经挖掘整理完成,现在拿出来供有识者参考、选择,旨在为织金的特色旅游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织金传统饮食
(第一集)
刘玉明
织金传统饮食,与地方农、牧主要产品和特产有很大的关系。农产品主要有稻谷、荞、麦、黍、稗、高粱、玉米、天星米、薏仁米、豆类、芝麻、苏麻、姜、葱、蒜、茴香、辣椒、花椒等;畜牧产品主要有牛、羊、猪、鸡、马、鸭等;特色产品有薏仁米、红托竹荪、竹笋、天麻、茶、胭脂萝卜等。此外,野生山药、*参、野芹菜、木姜子、香薷等也是织金传统饮食中常用到的食材和调味料。其中,农产品中的荞、稻谷、燕麦(又叫莜麦或油麦)、豆类及野生香料中的木姜在黔西北的织金等地使用的历史更为悠久。
荞,又称荞麦,一般生长在海拔米左右的高山地区。据黔西北彝文古籍《物始纪略·农事的根源》载:“很古的时候,混混沌沌的,不会做农活,食物也不多。有的女人啊,她带领大家,她领去烧坡,烧了许多坡。带领去播种。播了许多种。女的有知识,女的有智慧。从此以后,知道种荞了。女人掌大权,就是这样的。”可见在母系氏族时期,即有了荞麦的种植。在《物始纪略·荞的由来》中,还谈到了荞麦的发现和播种:“在那远古时,开天之后,辟地之后,生说话横目人。五谷未出时,荞子先出现。在代吐山里,什腮则,勺洪额两人,要到深山中,要采珍宝果,要摘珍宝叶。还未到深山,来到途中时,见一种植物,生长在路旁,结籽黑沉沉,杆子绿油油。什腮则采摘,放在口中尝,取名叫荞子。什腮则,勺洪额两人,摘一把荞子,很快就回家,来到家中后,派够阿委,到高山平地,撒下那把荞,四方荞旺盛,覆盖了中央。荞子当粮食,五谷从此生。在东南西北,开垦地种荞。有荞即财富,一度威势大,唯荞子而己。从此以后,用荞子酿酒,在妥米纪抽,米靡拓疆土,盛行酿荞酒;舍吐珠舍,举偶开疆土,盛行酿荞酒。卓雅纪堵,六祖开疆土,盛行酿荞酒,荞子酿的酒,叙谱或祭祖,联姻与婚配,都离不了它,就是这样的。”文中最后提到的六祖,生活在战国时期,可见用荞生产出酒的时间,已相当遥远。
荞有两种:一种为甜荞,一种为苦荞,尤其以苦荞的营养价值高。据化验荞含有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及镁、钾、钙、铁、锌、铜、硒等。具有清热明目、降血脂、软化血管、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功效。同时,荞麦可杀菌消炎,有“消炎粮食”的美称。
荞在西南的种植最为悠久,因而用荞加工出来的食品也就多种多样。
荞凉粉,彝语称“古乃琪”。从荞早于五谷种植上看,荞凉粉是织金历史上产生时间最早的传统食品之一。直到今天,还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保持着经久不衰的势头,大街小巷、大酒店都有销售。在年9月28日举行的第十四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评为贵州十大名小吃之一。
传统的荞凉粉加工方法是:先将精细荞面粉加适量水后,搅拌捏成砣砣或饼状;然后放在温水锅里用手来磨(现在已改为将浸泡好的荞面装入布袋中,然后放入水中进行揉搓),待荞面砣在温水锅中搓磨成稠汁后,才放于火上。这时需用武火,手不能停,一直要用铲子或用2—3公分宽、30—50公分长的竹片使劲地搅,搅至荞汁越来越清亮、透明,并用竹片挑一下,见能粘在竹片上后,即可舀入另一盆中,待冷却后就自然会冻结在一起。
食用时用刀将其切成方块、条形等各种形状皆可。织金的荞凉粉不用刀而是改用一种特殊的工具,叫“凉粉插”。凉粉插多用薄铝皮制成,形状呈月牙形,中间有数个小孔,也呈月牙状。插凉粉丝的时候,从上到下,力量要均匀,粉丝便从数个小孔中拉出。插好的凉粉丝,一层层叠放于碟盘中,呈星状,既美观,又方便取用。佐料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加放:喜食甜味的,可放糖;喜食咸味的,可放盐、姜、蒜、葱、花椒面等。荞凉粉(糕)在云、贵、川都有,但织金荞凉粉不仅在用具上有所区别(用刀切成块、条则为糕,用凉粉插拉出丝则称粉),在佐料方面及吃法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佐料方面,在明朝引种辣椒之后,除了常用的盐、醋、姜水、蒜水、葱粒、花椒面等佐料外,腐乳(织金称霉豆腐)、辣椒面、炒豆(现在又增加了皮蛋)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注重霉豆腐的品质和辣椒面的生熟配合,纯素食;吃法方面,他处多是在荞凉糕中加入油辣椒等佐料搅拌食用,织金则是用佐料做成一碗单独的无油辣椒水,分多次从碟盘中挟出凉粉丝(每挟一次为一排,即凉粉插一次拉出的粉丝量)蘸辣椒水吃。苦荞加工制成的荞凉粉,初食时清凉爽口,随后由于辣椒的作用,辣得一身汗,倍感爽快,夏、冬皆宜。食之又营养丰富、降三高、防止血管硬化、解油腻,是一道既爽口又保健的地方名小吃。
荞饭。做法有二种:一、先把荞子放进石磨里磨成粒,用筛子筛去荞壳后用冷水稍为拌一下。要求是不干不稀,恰到好处:干了荞饭很硬,又不易蒸熟。过稀会压住蒸气,也不容易蒸熟。拌好后,把它放甑里蒸20多分钟就熟了;二、其做法与上一类所说荞饭的做法一样,只有一点不同,就是磨荞粒时,用筛子筛去荞壳的同时,把很细的那部分荞面也筛去作其它用,只留下荞粒做荞饭。总之,荞饭的做法不像玉米饭还要“打回堂”,一次性蒸熟就可以食用。
荞粥。做法有三种:一、用荞磨成很细的荞面粉待用。将锅里的水烧开,再将早已准备好的荞面粉少许不间断地放入锅里,一边放一边搅。待粥汁稠后,就不再放荞面粉。然后改用文火熬煮,直到锅中荞粥鼓大,荞粥即完成;二、先烧一个红石头待用。待水烧开时,从火里夹出烧得通红的石头放入锅内,开水便更加沸腾。等到红石不再有声后,才开始下荞面粉,因而此粥又称“红石荞粥”。据说,“红石荞粥”对病痛、肺劳损、内出血等一些病症具有一定的疗效;三、与上面两种荞粥做法相同,所不同的是改荞粉为荞粒,煮粥的时间也相应要长一些。
荞饼。荞饼的做法多种多样:一、将精粉荞面放进簸箕里,用水拌均后,使劲揉搓,至可捏作饼为止。做的饼不能太厚,薄一些为好。挑开柴火灰,将做好的荞饼埋于火灰中,10分钟后就可嗅到香味,即可取出食用。这种荞饼香脆可口,用时短;二、俗称“千层荞饼”。做法是:先将荞面粉放入盆里,用水调成稠荞糊备用。用浅锅作炊具,火不能烧得太旺,只需要文火,否则荞饼容易烧焦。另用布包一点纯草木灰,烙饼之前,先在锅内抖擦一下,以免粘锅。将盆中的稠荞糊适量倒入锅内,以烙成圆而大的薄片为准,且两面烙*,起锅备用。接着又倒第二层的稠荞糊进锅,待快熟时,把第一层放回锅中的第二层上面,要求圆对圆,整齐一致,然后紧紧的压勻,使之紧粘在一起后,才起锅。接着又倒第三层的稠荞糊进锅,快熟时,又把第一、二层放回锅中的第三层上,压紧使之粘在一起。这样反复数十次,或做20层,或做30层甚至更多。完成后,用刀将千层饼分切成若干小块即可食用。千层饼色彩金*、大气,清脆爽口,是保健与待客的佳品;三、做法是把荞面粉加水搅拌成不干不稀状,再将其揉搓做成荞饼。饼的厚度约为1.5公分,直径大小在15—20公分之间。先将做好的荞饼放进锅中的肉汤或开水里煮至七八成熟,再将荞饼捞起放进柴火灰里烤熟,表面烤至“焦*”为好。这种荞饼,香脆可口;四、黑饼。据《平远州志·制造品馔》载:“荞面,小圆饼,粘黑芝麻。”
荞粑。先把荞面粉放在簸箕里拌至不干不稀的状态,做成薄薄的荞饼,大小根据锅的大小情况而定。先在锅里加少许食油,随即将荞饼放进锅里烙,烙至七八成熟,起锅后将荞饼放回簸箕内待用。等所有的荞饼都烙好后,便将全部荞饼放在一齐搓散,重新捏成拳头大小的砣砣即成。这种荞饼虽未全熟,却由于它是用苦荞做成,所以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味道好,香嫩而微甜(没有苦味);二是苦荞做的饼,容易消化,具有保护肠胃粘膜的作用,是老少皆宜的食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